元宵夜,突然發現自己過往真的很silly。
想得無謂太多,沒顧及別人感受。
更甚的是,看到自己輕率的一面。
然後忽然地覺得心裡自由了。
放不開的是心。放得開也是愛。
因為九把刀跟肥佬黎的打賭,於是電影未上之前就決定了會看。(另外也因為看過他上一套執導的短片 — 《三聲有幸》,覺得不會太差的啦)
電影上映前問了粉絲宮女借了原著,打了個底才入場。但電影的MV和預告片,一律沒看。
結果看完是有點訝異。同行的公主反而看得很高興。
訝異是因為,九把刀把書所帶出來的感覺和電影很不同。如果說小說是寫他內心所感,而電影,就是他的希望和遺憾。
看完書的感覺,有一刻我在想九把刀有沒有後悔過。後悔當年做了「幼稚的事」而令一段經年的追求告終。其實我當初是以為九把刀為自己熱血而自豪的。
可是電影卻換了另一個感覺。令看完電影的我感到困惑,他到底真實感到的是甚麼?
或許兩者都有吧,情感總是忽爾來,忽爾去。
*** ***
看完戲心血來潮打開面書,看到中學同學的太太V upload《那些年》的poster,還tag了中學同學W說她是當年的沈佳宜。
當下引起大量舊同學柯騰們的討論,開始說起角色扮演,好好笑~
我不是貌美的女生,當然也沒有沈佳宜般遇上一堆柯騰。但成長的小片段,也有點點記憶從腦海深處浮起…
差點忘記被畫花的中史書,忽然出現的頸鍊,和每周一期的大眾周刊。
那些年,是青春的一個記號。
每個女生,都想遇上自己的柯騰。
我的柯騰,大概如V所說,在平衡宇宙裡。
我答,卻身處在現實時空。
2011年9月1日,終於去把他帶回家。
自從LX-2宣告退役後,一直在參看相機的資料,在單反和m43間一直下不 了決定。另一個原因是,忽然壞掉的相機是一個額外支出,而且無論單反及m43的價錢都不相宜,銀根一向不順,心裡決定是如果要買,就一定買一部自己喜歡的 又不太貴(根本沒可能的嘛…)因為我難以令人理解的性格是,必須遇到有物事是 ”非買不可” 的念頭才會動手的人。也因為如此,買相機的念頭一直樓梯響了年多,直至LX-2真的要放在櫃桶的日子。
有天收工後路過風 宅,見人不多便入去混吉,拿了新出的E-P3上手,很喜歡。但價格太高,無痛分期也不夠可愛。但明顯對PEN 機的系列心動,連E-PL系的都打動不了。然後,在一眾tweet 友【香港觀跳團會】協助,通知Olympus 有refurbished 的E-P1,價格二千有找,而且原廠一年保養。雖然砰然心動,謹慎性格還是先問齊眾tweet 友資料,到想動手買的時候已經售罄。當時少不免有點失望,但覺得這是上天的安排,也由它吧。
然後第二天埋頭苦幹當中,iPhone 的push 忽然作晌,原來有tweet 友一直留意Olympus 的網頁,一看到有貨便立即告知。於是,他就成為新的一員了!
為此,很感激各位tweet 友的出手相助,【香港觀跳團會】的功力果然高深。以後還得要多得各成員幫忙跳mount (但不跳鏡住,冇錢高跳啊團友們)~另外,有朋友知道敗家以後願意借鏡借mount,小妹滾動之深真的非筆墨形容…
誰說網絡總是充斥著欺人之事?我感恩,總是遇著好人好事。
– 2011年12月26日記:tweet 友 @macjuju指正,應為:【香港觀跳會】而非【香港觀跳團】 ,特此更正 XDD
說起來未試過寫有關 iPhone app的文章,今日有新app 上場,而且是影相app,作為iPhone 影相控的我,毫不猶豫就丹撈玩新app。
是日Dinner ,是不是看到兩個影象呢?其實是煎餃子+蒸水餃。就是用今天新丹撈的app – Fusioncam by Steply 影的。
Steply 的影相app一向是我的膽拖影相app,也有用steply app分享相片到twitter 及facebook (慳番唔少力水),這個新出的 Fusioncam,對一向喜歡lomo 又不捨得燒菲林(sorry啊my DianaMiniBaby!)的人士(即係我)來說簡直是佳音。以我不才所知,如果用digital 影相要有double exposure的效果,應該要用執相軟件後期加工(如有不對請指正),所以這個當真有驚喜之感!
玩法好簡單:
先用Fusioncam 影張相
記住要晌最右邊揀”Multi-Exposure On”,然後就會顯示之前影的一張相的1st exposure,然後再按拍照,就做到 double exposure 的效果了!
得左!
其實今日收工的時候已經不停的影,發覺Fusioncam 的原理是將上一將的相片tune 光及朦來做到一層層的效果。所以要影到exposure 的效果明顯,最底層的相片不能夠太光/太白/太plain,否則只會做了白板底…
然後,我又多手玩多重曝光…
Exposure x 4,以黃昏亡命van 上的風車做主體,因為背景是葵涌道,建築物單調而且顏色不突出,去到第4次曝光已經有爆光效果(當然因光暗而異)
至於介面方面,其實都幾方便易用,相片效果有三種:1) 彩色(偏lomo 厚重) 2) 啡色 3) 黑白,而且貼心地有教學/指示。推介!
還要正在promo,是日免費,明天 US0.99,後天 US1.99!
Fusioncam app store: http://itunes.apple.com/hk/app/fusioncam/id416732281?mt=8#
或許說得誇張了一點,欣賞完88分鐘的李屏賓的攝影和人生,從電影中心步出來的一剎,覺得世界不一樣了。
世界的光彷彿在跳動著,我看到燈和光的路線,光和影的關係。
一 直以來因為喜歡攝影,所以對拍出來的有點堅持。例如,有些相片拍了出來不是要表達的感覺,或者純粹紀錄而hea拍,相片檔就會長期被遺棄在電腦內的 folder被置之不顧。有時更因為這樣,連寫blog 的心情都變得缺缺,因為想要表達的,沒有一張合適或滿意的照片讓我分享出來。所以,馬來西亞之旅的近千張照片,在回港後看完一遍後完全沒有動過,當然也沒 有意欲寫遊記。有些朋友帶我去玩的照片也是,都因為這些理由擱在一旁(當然懶也是另一個原因)。
總是在照拍得不滿意時會嫌東嫌西,嫌天色不佳,嫌器材不好,嫌時間太緊迫,要hea影。
但是《乘著光影旅行》裡,李屏賓回憶跟侯孝賢導演到沙漠拍照時的其中一句話,深深搖撼了我:
天天都是好天
李屏賓憶述在沙漠拍的那套電影忽然下了幾天的大雪。侯導想要拍的是陽光的畫面,忽然來的大雪好像沒休止的意圖,這讓侯導亂了,因為budget 的問題,crew不能沒了期的停工等雪停。這時候李屏賓就建議侯導拍攝下雪的畫面,結果電影就表現出冬去夏至的感覺,短短幾分鐘就有時光過去人生經歷的感 覺。我沒看過那套電影,但都感覺到了。
然後電影又說到李屏賓運用當下的天氣,燈光,道具,表現出導演真實想要的畫面。那刻忽然醒覺到,拍出來的畫面不在於要怎樣的環境,而是作為一個攝影者,要如何在眼前的環境內拍攝到一張展現當下的畫面。
那就是說,拍攝已經由「想要表現怎樣的感覺」轉變成「表現當下的感覺」。
大概對於很多攝影者這是一般常識吧,但對我來說是莫不震撼的。
把攝影套用在李屏賓的人生觀,李屏賓就是走著一條環境給他的路,雖然在電影末透露出無奈,但另一方面,他選了自己喜歡的這條路,也善用光和影,風和雨給他的啟發和禮物。這些可不是一般人能接受,能感恩的。
看Music station 時想起H2的片尾曲「二人」に帰ろう,是我喜歡的一首打氣歌,然後順手youtube 一下H2,看到這段。
射出去的箭不會回來的
後悔已經太遲啦
要向前向前啊!!!